搜索
返回主站
English
  • 关于学院
    • 学院简介
    • 院长专区
      • 院长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手册
    • 联系我们
  • 项目信息
    • 公共政策
    • 城市学
  • 师资力量
    • 学院主管人员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教职人员
    • 行政人员
  • 新闻与活动
    • 新闻动态
    • 活动预告
    • 研讨会
    • 讲座系列
    • 论坛活动
  • 研究中心
    • 国际事务研究院
  • 国际合作项目
  • 校友事务
    • 校外导师
  • 招贤纳士
    • 学术招聘
    • 行政招聘
  • 关于学院
    • 学院简介
    • 院长专区
      • 院长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手册
    • 联系我们
  • 项目信息
    • 公共政策
    • 城市学
  • 师资力量
    • 学院主管人员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教职人员
    • 行政人员
  • 新闻与活动
    • 新闻动态
    • 活动预告
    • 研讨会
    • 讲座系列
    • 论坛活动
  • 研究中心
    • 国际事务研究院
  • 国际合作项目
  • 校友事务
    • 校外导师
  • 招贤纳士
    • 学术招聘
    • 行政招聘
返回主站
English

面包屑

  • 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新闻动态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成立仪式暨“全球秩序与国家治理”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成立仪式暨“全球秩序与国家治理”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2024-09-13 新闻

目前,全球正处于一个人类历史上的特殊时代,世界各国面临着政治、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各方面严峻的挑战,这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为应对上述挑战,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三方携手,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之际,通过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全力支持促成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第七所学院——公共政策学院的诞生。

 

这一举措旨在与时俱进地加强公共政策领域的学术与实践研究,培养“融合中国与西方”的一流国际化公共政策人才,为我国和世界应对复杂局势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目前,公共政策学院已开设两个硕士研究生项目——公共政策与城市学,拥有在校生95名。面向大湾区和国家的公共治理需求,学院将继续拓展公共政策硕士项目(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科技与创新政策、卫生医疗与应急管理、环境与气候政策等方向),城市学硕士项目(城市群发展与治理等方向),以及开设公共政策博士研究生项目。公共政策学院的成立不仅体现了三方对教育事业的长远布局和责任担当,也必将成为推动社会科学创新应用的重要平台,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前沿作用。

 

在此背景下,公共政策学院成立仪式暨“全球秩序与国家治理”主题论坛于2024年9月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功举办。

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曾瀞漪主持本次活动

 

“公共政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需要融会中国与西方的智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指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立足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依托香港这座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在中西融合方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基因”。为此,他提出对公共政策学院未来的期许,“希望公共政策学院的设立,能够成为连接国家与社会、香港与内地、产业与政策、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以‘洞察世界、研究政策、促进发展、造福人类’为目标;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为大湾区、为国家、为世界的经济发展担负起更大的使命和责任。”

 

徐扬生致辞

 

“我们需要在交流中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与思想,我相信在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等很多方面的真知灼见在中美之间是可以分享的。”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J. Heckman在致辞中指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拥有结合香港与深圳的独特优势,在培养人才层面,可以让更多的年轻学者、专家聚集于此,进行更好的学术研究和知识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环境——鼓励学生探索中国与世界政策研究的新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府发展、产业政策等公共问题。

 

“我们需要在交流中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与思想,我相信在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等很多方面的真知灼见在中美之间是可以分享的。”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J. Heckman在致辞中指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拥有结合香港与深圳的独特优势,在培养人才层面,可以让更多的年轻学者、专家聚集于此,进行更好的学术研究和知识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环境——鼓励学生探索中国与世界政策研究的新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府发展、产业政策等公共问题。

 

James J. Heckman致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香港特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刘遵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等嘉宾出席学院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现场

 

揭牌环节后,徐扬生校长为郑永年院长颁发聘任书。

 

徐扬生校长为郑永年院长颁发聘书

作为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郑永年在致辞中阐述了三个要点。

 

第一是“感谢”。郑永年表达了对深圳市委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各级领导、兄弟院校等给予支持的感谢。

 

第二是“希望”。郑永年指出,公共政策学院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第七个学院——最年轻的学院,希望各位朋友共同关爱呵护这颗“种子”,保护其顺利地成长。“我们的诞生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也希望和更多同仁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第三是“使命”。郑永年表示,学院承载着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与远大愿景。他强调,公共政策学院有三大历史使命:一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之上的知识体系,结合国际前沿的公共政策工具,为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中国公共政策和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三是为国际社会培养全球治理人才,为各国公共政策研究贡献独特的智慧和力量,营造一个开放的教育交流大环境。

 

郑永年发言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唯一实践一国两制的地区,如何找到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机制是重要的课题。”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情况与区位优势,并关注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来说,其实它跟徐扬生校长刚刚提到的‘四个链接’是完全一致的”。她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当然也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国家重要战略之一,香港也希望可以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

 

林郑月娥发表主旨演讲

 

“全球秩序和国家的治理主要是涉及到和平与发展这两个大的问题。当然,全球秩序更多地聚焦于和平的问题,国家治理更多是研究发展的问题,但是发展与和平是不可分开的。”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度参与者,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公共政策学院在研究发展问题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改革和开放的问题。他通过自己在入世谈判时期的实际案例,揭示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取得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只有在开放的强大推动下中国才能出台改革的实际措施。所以入世这样一个开放的措施,不仅仅是解放了外贸的生产力,更是解放了中国最重要和基础性的产业制造业。龙永图表达了对公共政策学院的期许,希望学院能借鉴其他优秀院校的先进经验,基于中国发展的实际案例,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龙永图发表主旨演讲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刘遵义在主旨演讲中探讨了"全球经济新秩序构建”这一重要议题。“我们看到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失去了其作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者和仲裁者的效力,所有的经济体面临的问题是贸易准入规则、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出口限制。”刘遵义对公共政策学院未来发展及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学院在国际贸易、跨境投资、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政策研究上进行更多深耕,以对世界发展中经济体提供更多切实助力。“从长远来看,杰出的原创研究将对教学提供更好的基础,并帮助公共政策学院建立声誉。”

 

刘遵义发表主旨演讲

 

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副部长仇保兴分享了他的几点思考。他指出,地方债务增加有三个主要背景:一是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衰退和金融风险增加的“三险叠加”;二是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性气候;第三是中国城市的土地出让永久性的萎缩已成定局。他强调,中国政府债务率和城投债务率高度分化,我国政府债利息占比过高,低效、形象工程一度泛滥。通过比较中西方城市资产构成和管理模式差异,对地方财政风险进行分析,仇部长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的几点建议,强调有债务的发展好过没有债务的不发展,并提出建议向中央争取的支持政策。